九峰山歌是韶关市乐昌市的一个传统民歌,有着丰富的曲调,集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是民间音乐的宝贵资源,表演形式很精彩,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民歌吧!
九峰山歌
九峰山歌是用客家话演唱,流传于乐昌市九峰镇的传统民歌, 初始时叫“唱山歌”,因此类山歌曲调传唱于九峰地域,故统称 “九峰山歌”。九峰山歌属于民间音乐。主要流传地为九峰。“九峰山歌”现共有五个曲调:“刘莎妹”、“下南京”、“过山帮”、“九峰山歌”、“牛尾村山歌”、“刘莎妹”唱的是与木头有关的劳动、贸易、生活,因此又叫“刘莎妹杉木歌”,“九峰山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娱乐价值、民俗学研究价值、实用价值。
历史起源
粤北九峰山歌分布于乐昌市的九峰、五山、大源、北乡、两江等山区乡镇,因在九峰一带传唱最盛,也较具代表性,故习惯上称为九峰山歌。
特点
九峰山歌在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研究上均有一定的价值,也是民间音乐的一份宝贵资源。但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文化传媒的发达,唱山歌已不再成为人们满足情感需要和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
主要曲调
“九峰山歌”现共有五个曲调:“刘莎妹”、“下南京”、“过山帮”、“九峰山歌”、“牛尾村山歌”、“刘莎妹”唱的是与木头有关的劳动、贸易、生活,因此又叫“刘莎妹杉木歌”,歌词从上几代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动并且唯此一词;“下南京调”用于男女互相道情、调情,多用于对唱,唱者大部分是年轻人;“过山帮调”在高山上唱,腔很高,拉音很长,很随意,歌词不要求工整,甚至可以有曲无词,“九峰山歌”歌词涉及范围很广,无所不包,任何事情都可用此调唱,是民间使用最广泛的;“牛尾村山歌”略带悲音,一般为妇女所唱,用于诉说心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水口红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