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户元宵棚灯会是绍兴诸暨市的一个特色民族风俗,有着百年的历史,有着很多的额活动,每年的元宵节都会表演,深受群众的喜爱,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民族风俗吧!
礼户元宵棚灯会
岭北镇礼户村迎棚灯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每逢闰年的元宵节皆迎棚灯。诸暨风俗各地元宵节以舞龙居多,唯岭北镇礼户村只迎棚灯不舞龙。据说礼户村地形酷似“燕窝”,俗传“黄龙蟠燕”为不吉,故礼户村从建村开始从不舞龙,亦不允许别村舞龙队进礼户村。1947年,由于战事连起,村里停止迎灯,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恢复这一活动。
特点
礼户棚灯制作以魁星形象为主体。魁星,亦作奎星,俗称文曲星,传说魁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古代汉族民间信仰的神祗所绘神像为魁立鳌头之上,多为读书人奉祀。礼户棚灯的魁星形象就是根据传统说法制成,他站在鳌鱼背上,手执神笔及金印。魁星扎成后,其双眼在未开光钱以红纸封贴,需至正月十四朝拜太公后方能“开眼”。
主要内容
迎棚灯时,由4名童男抬魁星,两块头牌领先,后跟着近百只棚灯,灯后有蜈蚣旗,蜈蚣旗每为本村养牛户所迎,蜈蚣旗又称青草旗,能保牲畜平安健壮。蜈蚣旗后是掌仙灯、令旗、令架,香亭、魁星,最后则是督旗。迎灯队伍浩浩荡荡,钱有大锣开道,后有大锣收门,魁星前还配有乐队,边行边奏。礼户村最多的一年迎过99棚,一棚为7-9盏。每闰年的元宵节,礼户棚灯与全市各地龙灯队、舞狮队、竹马队等一起进城表演,给诸暨元宵踩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