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山歌剧是上海奉贤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戏剧表演形式,表演形式很丰富,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流行起来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体现,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表演形式吧!
奉贤山歌剧
奉贤山歌剧是由流行于民间的山歌发展演变而成的上海本土新兴的传统戏曲剧种,是继沪剧、滑稽戏之后发源于上海本土的第三大剧种,被戏称为“上海的独养女”。它主要流行于奉贤、金山、南汇三个县区。
特点
这个剧种是在奉贤民间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以前,奉贤和周边乡间非常流行唱山歌,并且形成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两大体系,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奉贤山歌,源远流长。在清末民初,全县各地甚为流行。山歌的开山祖是汉代张良。“山歌”亦称“车歌”,叫“免心焦”。山歌手爱好致,拼档搭配,不仅劳动时唱能解闷,在夏夜纳凉时唱以自娱,群众基础甚为深厚。
戏剧分类
奉贤山歌剧按地区分,通常称“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在形式上可分大山歌和小山歌两种。前者在西乡流行,后者以东乡为主。历史上较有名的歌手有萧塘的韩戴根(又名小保正),南桥的唐银山,齐贤的朱炳良(唐之传人,1986年逝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