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客家山歌是吉安井冈山市的一个特色民歌,有着丰富的种类,内容也很丰富,展现了当地的民俗习俗,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民歌吧!
井冈客家山歌
井冈客家山歌是井冈山一带的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一种民歌,既有号子、山歌,也有小调、儿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井冈山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和风情习俗,表达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富有客家语言特色,乡土气息浓郁。
历史渊源
民间流传的客家山歌产生于明末清初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客家山歌的形成,与井冈山特定的历史和地理以及人文环境等紧密相关。由于土籍人早在商周秦汉时便已捷足先登,几乎占据了井冈山所有的旷野平川肥饶之地,客家人只得往荒山僻岭发展,因而大都散居在大山边缘甚至深山老林。
他们在政治上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经济上还受到土籍豪绅的剥削,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在这样一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情况下,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山歌便应运而生。客籍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之间,或在生产劳动之余,为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喜怒哀乐之情,利用山歌这一形式,相互唱酬,久而久之,形成一定格调,进而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别具风格的音乐形式。
特点
井冈客家山歌的曲式最常见的是四句七字体,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韵,由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乐段;也有五句子、七句子的乐段结构;还有较长的滚板山歌,多属于叙事性,音调平稳,节奏富于变化,接近自然语调,常常是一拍一字或二字,一字一音或二音;有的山歌往往在句中或句尾插入类似“数板”的快节奏加以扩充,多用形声字或形容词作补充的描写和渲染;还有的山歌为了表示歌唱的开始和结束,并增强表现力,常在基本结构之前加“引句”,如“哎呀嘞”;在基本结构后加“呼号”,如“哟嗬喂”等。
价值意义
井冈山革命时期,苏区军民利用井冈山歌调子,创作了大量气势磅礴、激荡人心的红色歌谣,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堪称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奇迹。为宣传教育群众、鼓舞军民斗志、揭露打击敌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