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龙袍是一种十分传统而又古老的民间习俗,也是广为大众所知晓的一种文化民俗,其晒制的过程更是十分的独特,运用的手法也是十分的精湛,且这样传统的民俗更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内容的展现更是十分的丰富和精彩,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晒龙袍的特色风韵吧!
晒龙袍
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中国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习俗
晒龙袍,又称晒衣、曝衣、晒霉。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江淮流域。民间多于每年六月初六曝晒衣袍等物,老人则于此日晒寿衣。相传,该日又为晒龙袍之日。凡有藏书者,皆于是日晒书。因六七月间是梅雨季节,衣物易生霉变,曝晒可以防霉和防虫蠹。此俗在晋代已有记载
文化
地人各家各户都要以晒衣服代替战袍(因覃土王战袍上绣有龙,故称龙袍),表示哀悼。恩施有的地方过这个节日更为隆重,要杀牛取“十全”(肉、心、肝等)、蒸饭到土王祠供大王,然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吃饭。
恩施土家人每年六月初六这天,家家户户把家中的衣服、被子、书画等物搬到太阳底下暴晒,借用阳光杀死蛀虫及细菌,同时达到防霉、防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