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鼓吹乐是邯郸市永年区的一个传统音乐表演,起源于明朝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表演方式很丰富,一直传承到现在,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音乐表演吧!
永年鼓吹乐
永年鼓吹乐流传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响的传统器乐曲种之一。传说隋末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永年建都称王时,军中和民间就已有吹打乐。
历史渊源
明中叶以后,鼓吹乐日渐成熟、繁盛。清光绪年间编制的《永年县志(风俗志)》中记载,当地民间婚葬祭礼时大量使用,代代相传不替。20世纪70年代前,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中,鼓吹乐这种艺术仍然十分兴旺。永年鼓吹乐是研究、学习民间音乐的珍贵资料。同时,其传统演奏方式、技巧及风格对中国当代民族吹奏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极大的启示作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奏方式
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和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其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常见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驴》、《大登殿》、《抬花轿》、《大放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