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架鼓是保定定州市的一个传统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百年的历史,表演形式也是很特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表演形式吧!
定州架鼓
定州架鼓通常和铙、钗等打击乐器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打击乐队。架鼓表演以磅薄的气势、欢快多变的节奏、舒展粗犷的舞姿,成为定州广泛开展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
历史演变
据定州子位村架鼓会的带头人刘树英推算,子位村的架鼓至今最少有200年历史。从前村里盛行武士会,每年正月十五等节庆日都上街或串村表演,架鼓队随之。武士们在鼓乐声中表演武术套路。大约上世纪70年代,武士会销声匿迹,而架鼓做为一种传统花会项目保留下来。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上由原来一人敲改为3人或4人敲,由几人抬着行进改为安放在机动车上牵引行进。现在每个架鼓队约有队员20、30名,表演时多穿架鼓队服。所用架鼓1至1.6米左右,2至4人抡锤敲击。铙、钗一般10至20余付,小钗2付。有的鼓队也加用小鼓、小锣、铛铛等。主要参加节庆、迎宾、店铺开张、商业促销等活动,这也是架鼓队的主要经费来源。
代表剧目
定州架鼓的鼓点有70多套,现在一般只敲40多套。传统鼓套有:《盘坡》、《三五七》、《磕沿鼓》、《二十四垛》、《踩破街》、《龙斗虎》、《狮子滚绣球》等,队员的动作有五虎攒心、左推右搡等。现在有的架鼓队也自编自创一些新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