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盆菜是梅州市梅江区的一个特色菜肴,是当地客家传统的菜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过年过节都会吃的美食,风味独特,菜品丰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菜肴吧!
客家盆菜
客家盆菜,一般也称为大盘菜,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将食物都放到里面,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
特点
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
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出现由来以久,最初的客家盆菜是客家人在过年过节时,各人带自备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古代交通不便,相聚时食物已冷却,翻热时把所有食物倒在一个大盆中煮热,就成了盆菜的雏形,客家人红白二事,过年庆祝都会在客家围屋内大摆盆菜宴。
制作方法
客家人喜欢逢年过节时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庆团聚的意义。盆菜的用料并没有特别规定,但一般都会包括萝卜、枝竹、鱿鱼、猪皮、冬菇、鸡、鲮鱼球和炆猪肉,现时不少盆菜更可能包括花胶、大虾、发菜、蠔豉、鳝乾等。当中炆猪肉是整个盆菜的精粹所在,亦是最花工夫制作的。
盆菜的食物会按一定的次序一层叠一层地由上至下排好。上层会放些较名贵和需要先吃的东西,例如鸡及大虾;最下层则放些容易吸收汁液的材料,例如猪皮和萝卜。
吃盆菜的时候,会由上至下逐层逐层吃下去,“盆满钵满”,新年好运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