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大鼓在安徽大鼓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灵璧大鼓表演的器具由大鼓、鼓架、钢板和鼓棒组成的。灵璧大鼓的表演很能体现皖北地方特色,通俗易懂很有感染力,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过去听一听。
灵璧大鼓
灵璧大鼓是流行于皖北民间的说唱艺术,是皖北大鼓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唱时左手摇动两片月牙钢板作金石之声,右手持鼓棒敲击大鼓。说唱时讲究“闪、架、喷、贯”。“闪”表现战场的刀光剑影和人物打斗等情态;“架”突出的是人物的举止神态;“喷”是吐字清晰的嘴上功夫;“贯”讲究的演唱连贯,嘴里不能带闲字。
“一面鼓、一副板、一张嘴”,行头简单,魅力不凡。大鼓的唱腔,有“南口”、“北口”和“花口”之分。在运用嗓音方法上,又有“立嗓”和“卧嗓”之分。“立嗓”出音柔润,又被称为“本嗓”,男女大鼓艺人都适合。“卧嗓”出音悲凉沙哑、刚健豪放。
灵璧大鼓演唱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公案之类的小说,也常以地方人物、故事、传说等为题材,唱词中多用地方土语,速度慢、尾音长、咬字狠、吐字真、落音重,旋律似说似唱、自然流畅,有时在说唱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群众听懂,唱中加叙,并不时伴有动作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