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民居建筑艺术是嘉兴市嘉善县的一个特色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年间,建筑规模很庞大,建筑技艺精湛,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建筑艺术吧!
西塘古民居建筑艺术
西塘在元代成市,明代建镇,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徽派的文化,包括徽派的建筑技术带到西塘。西塘古镇的民居建筑有数百年的历史跨度,在不同的时期里,民居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西塘的廊棚等建筑具有典型的西塘特点
历史发展
西塘古民居建造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据文献记载,西塘在元代成市,明代建镇,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徽派的文化和建筑技术带到西塘,西塘现存最好的民居就是那个时期建造的。到了民国时期,西塘已成为商业重镇。据2000年普查,西塘古镇尚有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建筑25万余平方米。
特点
西塘古民居中,明代建筑现存不多,但特征明显,厅堂上所用的梁饰多为“包袱巾”状。清代建筑的柱础均用毛石,不用青石,因为“青”和“清”谐音,不能让大清压在柱下。民国时期建筑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木地板代替了方砖,有些还有天花板的装饰。现存的西塘民居规模都不大,单体建筑面积较小,体现了简洁、实用的平民文化观念。镇上河道纵横,每户人家都临水而居,后河都有河埠,河埠上的美人靠给古镇增添了富有水乡风味的景色。
廊棚是西塘古镇的一大特色。江南多雨,商人们为了照顾生意,在店面前延伸建棚。西塘廊棚由沿街许多相邻的商店搭建连接而成,全长1200多米,其设计体现出儒商文化的特点。西塘民居的马头墙呈馒头形。把一字形马头墙改成馒头形的“观音兜”,是因为西塘每年要受台风的影响,馒头形的马头墙防风又防火。如遇台风,大风在通过高过屋面的马头墙时会减压。一旦邻居失火,马头墙又可以将火挡住,赢得救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