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蚵仔面线是台湾最普遍的小吃,本地人非常热爱,因此无论大街小巷都不难找到它的踪影,一起和本地屋的小编看看具体的介绍
特产文化
蚵仔面线据说是源自于早期农村的面线羹,当时是做为煮给农耕者的点心。为了便利多人享用,通常将面线煮成一大锅,一开始也没有任何配料,后来靠海地区盛产蚵仔的就加入蚵仔来补充营养,於是演变成现在我们吃到的蚵仔面线。面线羹后来传到各地,也依当地物料出产的差异,有的就加入大肠,肉羹等不同材料,这也是我们总在台湾南部或沿海地区常吃到蚵仔面线,而在北部较常吃到大肠面线的原因,口味是酸辣而带点甘甜鲜美的羹汤。
制作方法
将清洗过的猪大肠放入卤水中煮至滚沸即熄火,浸泡约1小时待大肠够软烂时,取出切小段备用。然后将每粒蚵仔清洗干净后,外层裹入少许地瓜粉后,放入滚水中汆烫至外层凝固时捞起备用。红面线先泡水10分钟以退除咸味沥干捞起切成小段;调味料调成太白粉水备用。取一汤锅,先倒入高汤,再放入柴鱼片及红面线略煮一下。于高汤锅中加入红葱酥、酱油、味精、糖煮至汤汁微滚时转小火。以边倒入太白粉水边用汤勺搅拌的方式勾芡成琉璃芡。最后放入作法1的大肠及作法2蚵仔,食用时依各人喜好再加入乌醋、香菜、胡椒粉即可。
温馨贴士
1.家庭制作小份量的面线可以使用高汤块,也可以用柴鱼片,金钩虾煮滚后取清汤煮面线。
2.蚵仔洗后用地瓜粉裹一层再放入面线会更加滑嫩。
3.面线入锅煮开1-2分钟就熟了,因此食材要先准备并切好,最后放入的食材煮滚后即可放入调料马上捞出,不然会影响面线的口感。
4.给孩子做夜宵时,面线细软好消化不会对胃肠造成负担,如果没有海蛎,放墨鱼,贡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