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评书又称白话演说、评话,是四川省传统曲艺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各地及云、贵部分地区。表演者用四川方言夹议地讲说故事,道具仅一张桌、一把折扇、一方醒木。开讲前拍醒木可以提醒听众,烘托气氛。折扇用作模似物体。
四川评书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四川评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以具有四川地方语言特色而见称。由于书路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有“清棚”和“雷棚”之分。清棚以说烟粉、传奇之类的风情故事为主,重在文说,讲究谈吐风雅,以情动人。“清棚”,是文人从事说书,没有程式,偏重文采,讲究“声、才、辩、博”的基本功,强调“抑扬顿挫,口齿利落”、“举一反三、思维敏捷”、“绘声绘色,唇枪舌剑”、“博览广闻、信手拈来”。
表演特色
四川评书以四川方言评讲。流行地区遍及四川城乡,由于语音相近,还流传到云南、贵州两省。四川评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以具有四川地方语言特色而见称。由于书路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有“清棚”和“雷棚”之分。清棚以说烟粉、传奇之类的风情故事为主,重在文说,讲究谈吐风雅,以情动人。雷棚以讲史和金戈铁马一类的书目为主,重在武讲,讲究摹拟形容。金鼓号炮、马嘶虎啸,都通过艺人之口来表达,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雷棚艺人中还有专长于朴刀杆棒之类的武侠书。此外,还有熔“清”、“雷”于一炉,文武兼备的一派,书路宽广,并编演了一些表现近代、现代生活的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川评书还发展了一种韵文评书的形式,全用韵文叙述故事,演出时用朗诵的语调,琅琅上口引。
散打评书
李伯清开创的“散打评书”,他的说书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以摆龙门阵、吹牛皮等方式,东拉西扯,以不正经话评正经事,用他对社会动态的敏锐观察和带有批判精神的生动剖析,让西南人骨子里的幽默大众化、平民化,非常贴近市民生活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