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渔鼓是上饶市鄱阳县的一个民间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唐朝年间,制作工艺很精致,有着独特的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民间曲艺吧!
鄱阳渔鼓
鄱阳渔鼓发源于唐朝,成型于宋朝,流行于明朝。其腔调与中国古代唐诗的音律有关,是江西省民间曲艺的一种形式,是早年鄱阳湖畔最为流行、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农家休闲取乐的击乐曲艺。其主要代表作有《谋兰记》、《二观音》等。
历史渊源
鄱阳渔鼓是江西省民间曲艺的一种形式,是江西道情的一个分支,是一朵盛开于鄱阳湖上的民间奇葩,丰富了多少辈渔民的业余生活。如今,这一民间艺术因后继乏人而濒临失传。该县高度重视,成立抢救委员会,制定了《鄱阳渔鼓抢救和保护及申报国家文化遗产方案》,设立了鄱阳渔鼓抢救和保护基金,全力抢救和保护鄱阳渔鼓。
艺术特色
“鄱阳渔鼓”是早年鄱阳湖畔最为流行、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农家休闲取乐的击乐曲艺,其腔调与我国古代唐诗的音律有关,是融合民间小曲、方言鼓书等元素,形成富有江南特色的民间击乐曲艺。其取材广泛、说唱内容丰富、鼓词朴实、曲调优美,融说、唱、表演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水乡风韵和地方特色。
制作技艺
材料:竹子、大鱼泡(鲤鱼泡最佳),将直径约为20厘米竹子截取一段60厘米长左右竹节,打开其中一端,并用大鱼泡盖住,这样一个鄱阳渔鼓就制作成功了。
上一篇:鄱阳脱胎漆器制作工艺
下一篇: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