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什里风筝是一种传统风筝的制作工艺,也是一种独具韵味的民间技艺,制作风筝时所选用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作工序,材料也是十分的众多,过程较为繁琐和复杂,但成品的风筝品种众多,色彩斑斓,文化色彩浓郁,且这样的制作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第什里风筝的独特魅力吧!
第什里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中国古人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传信,甚至试图利用风筝载人飞翔。五代时期,太监李邺于皇宫中制作纸鸢,在头部放置一枚竹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风筝”也因此而得名。
传承
风筝只是宫廷贵族的玩具,宋元以后,风筝逐渐普及于民间,明清时期更是广为流传。京津乃四大发源地之首,第什里风筝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老人讲,光绪年间本村有一个画匠叫刘会精通此技艺。数百年间,时断时续,1986年第三代传人刘平、赵宗信(已故)为延续和提高技艺,得机结交了我国著名的天津魏记风筝第三代传人魏永昌、第四代传人魏国秋和北京哈氏第四代传人哈异绮,并得到了两名家风筝制作的真传,使本村工艺得以登堂入室,成为独具一格的廊坊第什里风筝。
制作
要做一个好的风筝需要定样、选料、下料、造型、绑扎、贴糊、绘画、组装、栓角线、检测试飞样样不能马虎。就靠着手工艺人们的坚持,才有了今日造型多变、艳丽美观、飞行平稳和便于携带的第什里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