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飘色是十分盛行的一种艺术,也是广为地方群众所喜爱的文化表演活动,其这样的民族风俗更是值得欣赏的,演出的场面也是十分的丰富,项目更为众多,内容更加的精彩,且这样的民族风俗更是值得传承的,艺术的魅力更是十分的独特,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黄圃飘色的特色风韵吧!
黄圃飘色
以其色芯小巧玲珑、飘逸多姿、色彩多样为特色,历史悠久,原为神诞日祈福祭祀巡游民间习俗,逐渐演变成岁时民间艺术习俗。
渊源
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举家定期居黄圃水井头,从福建引进木偶作闲时玩耍,后兴起扛神像巡游,明末清初,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人们逐渐将木偶改为童男女装扮人物故事巡游,称为出会景、飘色等,清代和民国期间最为兴盛。
特色
吴川飘色以及中山崖口飘色等有着明显的区别。黄圃飘色,主要由色柜、色心、色脚、色梗、色扛等组成。它构思独特,每版飘色的色梗上支撑着一个幼女,叫“色心”,色梗下还坐着一个小童,叫“色脚”。1998年,黄圃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飘色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