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是泉州市鲤城区的一个传统民俗表演,表演形式很精彩,表演技巧也是高超,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流传至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民俗表演吧!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
特点
踩高跷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踩高跷在吴堡一带又叫“踩拐子”。今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
双跷多绑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